珍愛生命,遠離危險
在突發(fā)事件、意外傷害事件中,未成年人往往是受到傷害的主要群體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第6條規(guī)定:國家、社會、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身合法權(quán)益,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。希望廣大青少年能通過今天這節(jié)課學到一些安全自護的知識,掌握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,為今后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基礎(chǔ)。
關(guān)于未成年人遇到暴力侵害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,我總結(jié)了以下五點思考:第一,安全是相對的,風險是絕對的。雖然營建一個安全的生存環(huán)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,但很難做到盡善盡美。第二,百密總會有一疏。我們很難真正做到考慮周全,預料到一切可能性。大部分情況是,盡管我們做了充足的防范工作,但仍會存在安全隱患。第三,夜晚是違法犯罪高發(fā)時間段。未成年人夜晚外出時應由父母陪伴同行。第四,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自我保護意識。自我保護意識是最有效的武器。第五,面對暴力侵害要有防衛(wèi)策略,尤其是未成年人。較好的安全意識、正確的安全策略,會大大降低受到傷害的可能性。
什么是正確的安全防衛(wèi)策略?青少年保護專家專門總結(jié)出一套方法——青少年預防暴力侵害“六步曲”,即尋求安全、躲避危險、逃離危險、緩兵欺敵、丟車保帥、防衛(wèi)反擊。
尋求安全
青少年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各種防范工作,預防危險事件的發(fā)生,保護自己的安全,減少安全隱患,不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,也就是說,預防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。
以預防路上遇劫為例,我們要提前做好如下防范工作:
第一,盡可能結(jié)伴同行。在上下學路上,如無家長接送,青少年應盡量與同學結(jié)伴而行;
第二,晚間走燈光明亮的大路。如果回家路上有兩條路,一條是燈光明亮的大路,但離家距離遠,一條是燈光昏暗的小路,但離家較近,那么該走哪條路?從保護自身安全的角度看,青少年應選擇燈光明亮的大路;
第三,遠離垃圾桶林立或昏暗的小路。這些地方往往是犯罪分子容易下手的地方;
第四,未成年人不要輕易助人。這一條與要培養(yǎng)青少年助人為樂的美德并不矛盾。未成年人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尋求幫助時,最好讓對方向成年人求助,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獨自一人或在夜間出行時,一定不能答應陌生人的任何請求。1尋求安全
躲避危險
2躲避危險躲避危險是最大的安全。當危險因素出現(xiàn)時,青少年應盡量避開,而不是湊上前滿足好奇心。第一,躲避危險的場所。哪些是危險的場所?比如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中提到的營業(yè)性歌舞娛樂場所、酒吧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網(wǎng)服務(wù)營業(yè)場所等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。
第二,躲避危險的人。什么樣的人是危險的人?一是喝醉的人,這些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;二是精神不正常的人;三是引起恐懼感的人,當一個人看起來很可怕、很危險的時候,青少年要盡量遠離。
第三,躲避危險的情景。什么樣的情景是危險的?一是激憤的人群,遇到這樣的人群要遠離;二是打架斗毆的情景;三是擁擠的現(xiàn)場,這種情景很容易引發(fā)踩踏事故,未成年人應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。
第四,躲避危險的時間段。什么樣的時間段比較危險?一是夏季的夜晚,很多人出來納涼;二是深夜人少的時間段。
逃離危險
3逃離危險當一個危險事件發(fā)生時,未成年人應迅速逃跑,遠離危險的人或情景,以此保護我們的安全。
第一,選擇正確的逃生路線。青少年要向著人多的地方、道路寬闊的地方逃跑,也可以向有警察、保安、軍人的地方逃跑,還可以選擇向派出所、學校、居委會等地跑。
第二,要正確掌握逃跑技巧。除了平常要鍛煉好身體之外,逃生時還應邊跑邊喊。如果不大聲呼救,周圍人很難知道發(fā)生了什么,所以呼救的聲音要洪亮、呼救的內(nèi)容要明確。但在有些情況下,未成年人要慎重考慮,不能呼救。具體而言,青少年可以參照“四喊三慎喊”原則,即“父母在旁高聲喊、二三朋友高聲喊、白天高峰高聲喊、旁有軍警高聲喊,直覺危險慎高喊、天黑人少慎高喊、面對兇器慎高喊”。
緩兵欺敵
在危險發(fā)生時,青少年可使用緩兵計,暫時緩解危險發(fā)生時的緊張氣氛,避免犯罪分子做出過激舉動,再尋找合適的機會逃離危險。未成年人一旦與歹徒發(fā)生面對面搏斗,很可能引起犯罪分子更加瘋狂的迫害,所以要靠智取,而不是力搏。
那么接下來,我們就以應對綁架事件為例,談一談如何應用緩兵欺敵這一策略保護自己。
第一,絕不上車,果斷逃生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,如果突然面前來了一輛車,無論對方說什么,未成年人都不能上車。
第二,前勝于后,配合歹徒。當犯罪分子使用暴力手段逼迫青少年上車后,很可能會用繩子綁住手腳。這時,青少年需配合歹徒,主動將手放到身前,讓對方將手綁在前面,這樣能大大增加逃跑的可能性。另外,一旦進入車內(nèi),未成年人不要嘗試暴力抵抗,以防遭受更嚴重的傷害。
第三,記住道路、時間,留下標記。車開起來后,青少年要盡可能地關(guān)注路線和行程時間,推算自己的具體位置。在剛剛被綁到車上時,可以往外扔一些個人物品,比如書包、衣物等,給警察破案留下線索。
第四,到達綁架現(xiàn)場后,青少年要保持鎮(zhèn)靜,表面上要裝作很幼稚無知的樣子,哄騙歹徒,讓歹徒放松警惕。此外,青少年還要用言語打動歹徒的內(nèi)心,爭取同情。
第五,強攻解救階段,這時要主動配合,勇敢逃生。4緩兵欺敵
一個五年級的學生,在某一天放學后,剛出校門就被幾個大人推上了車,還把眼睛蒙上,手也被捆起來。到了一個偏僻的山區(qū)后,歹徒摘下了他的眼罩,解開了手上的繩子,問他家長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請注意,如果歹徒問家長的電話,青少年一定要給正確的號碼,這樣家長才能及時知道情況,及時報警。這位同學給了正確的號碼后,主動與歹徒攀談,說“叔叔,您家孩子多大了?上學了嗎?他喜歡玩什么”。之后,這位同學向歹徒要了一副麻將牌,往墻上扔。歹徒看到他這么大還這么幼稚,果然放松了警惕。其實,這位同學是想通過往墻上扔麻將牌的方式引起周圍人的關(guān)注,但由于地處偏僻,這個辦法并未奏效。過了一會兒,歹徒用膠帶封住了他的嘴,將他的手腳都捆起來,讓他老老實實地待著,等著爸爸來救他。歹徒開車走后,這位同學心想,從學校到這里大概用了一個半小時,那么歹徒一去一回大概要用三個小時,我要利用好這段時間,逃出去。他先是通過分泌唾液,撕開嘴上的膠帶,再用嘴咬開了腳上的繩子。手上的繩子雖然沒能解開,但他已經(jīng)可以站起來在房間里走動了。他先走到門口,用腳踹門,發(fā)現(xiàn)門踹不開后,又走到窗戶邊,用頭頂窗戶的把手,反復嘗試后,終于打開了一道縫。他對著窗戶縫隙喊了半個多小時,終于有人聽到了他的呼救,通知了警察,這位同學得以最終獲救。
這個案例告訴我們,一旦遭遇綁架,要用正確的策略和方法保護自己的安全,而不是采取硬碰硬的方式進行抗爭。4緩兵欺敵
我們再講一講如何遠離性侵害。性侵害不僅會造成身體傷害,還會留下心理陰影。所以,未成年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,保護自己。
第一,泳衣遮蓋的地方不許別人觸摸。泳衣遮蓋的地方是我們的隱私部位,一定不許任何人觸碰。
第二,不與異性有親密舉動。青少年在與異性接觸時要注意保持距離,不能有親密舉動。
第三,要堅決對肢體接觸、身體摩擦、語言挑逗等行為說“不”。如果不強勢地表現(xiàn)出明顯的拒絕,對方很可能得寸進尺,所以要有保護自己的勇氣。
第四,警惕身邊的“熟人”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中,有80%是熟人作案,也就是說這些人都不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。所以,未成年人不僅要對陌生人保持警惕,面對熟人時也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。
第五,如果性侵犯發(fā)生,應該迅速報警,保留物證,接受醫(yī)生的檢查,并尋求心理援助。一旦遭遇性侵害,我們決不能忍氣吞聲,要采取合法手段保護我們的安全,捍衛(wèi)我們的尊嚴。
第六,越是軟弱越危險。當青少年遇到不懷好意的人,要表現(xiàn)出自己的勇敢,絕不能讓對方輕易傷害自己。4緩兵欺敵
丟車保帥
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。一個在國外留學的大學生,在傍晚放學時走在一條比較偏僻的路上,忽然有人從背后要搶他的書包,這位留學生奮力抵抗,歹徒拿出刀威脅后,依然不放棄自己的書包,最后被連捅數(shù)刀,倒在了血泊中。歹徒拿著包跑了很遠后滿懷希望地將其打開,里面卻只有幾本書和幾支筆。這位留學生就為了這幾本書和幾支筆險些失去生命,實在是不值得,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“生命第一”的理念。5丟車保帥遇到危險時,青少年一定要記住,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。
書包、手機等都是可以割舍的。
防衛(wèi)反擊
防衛(wèi)反擊6防衛(wèi)反擊為什么要放在最后一步?因為我們不提倡未成年人與歹徒進行面對面地較量。部分青少年可能練過跆拳道,或者散打、搏擊,這些都屬于體育競技項目,是有一定規(guī)則要求的項目,平常學習這些能增強身體素質(zhì),但面對生命威脅時,如果青少年擺出格斗準備姿勢,很可能起到反作用,使歹徒暴力升級。所以,當前面五個策略都不起作用時,或者當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時,再選擇使用防衛(wèi)反擊策略。
防衛(wèi)反擊6第一,攻擊人體要害部位。1作為未成年人,無論是力量還是速度,都與成年人有很大差距。在這種情況下,未成年人需要攻擊歹徒身體的要害部位,取得“智取巧打”的效果。身體哪些部位是要害?眼睛、頸側(cè)、咽喉、腋下、襠部,這些地方是人體的一級要害,即不需要太大力量就能奏效的部位。第二,實施正當防衛(wèi)有法定條件。2一是必須要有不法侵害行為發(fā)生;二是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侵害行為,而不是已經(jīng)結(jié)束了的或還未發(fā)生的;三是防衛(wèi)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;四是防衛(wèi)行為不能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,也就是說不能防衛(wèi)過當。為了嚴厲打擊暴力犯罪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特別規(guī)定:對正在進行行兇、殺人、搶劫、強奸、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衛(wèi)行為,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,不屬于防衛(wèi)過當,不負刑事責任。
防衛(wèi)反擊6以上是青少年預防暴力侵害“六步曲”。除了這六個策略外,最重要的“武器”是鎮(zhèn)定的情緒、冷靜的頭腦、正確的策略和生存的勇氣。未成年人在遇到暴力侵害事件時,要保持冷靜,靈活運用前面講到的青少年預防暴力侵害“六步曲”。今天講的這些危險事件雖然都有可能發(fā)生,但是廣大青少年不用過于擔心,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安全的國家之一。希望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,未成年人能正確認識社會,拒絕不良誘惑,遠離危險,防范侵害,健康成長。
珍愛生命,遠離危險
點擊查看更多